2021年3月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回顾了“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2020年工作,介绍了“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2021年重点工作。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
在社会智能化、数字化特征愈发明显的今天,对于老年人而言,却有诸多的不便。去年,在网络看到一段视频,一位湖北宜昌秭归县茅坪镇西楚社区的老人冒雨到社区代办点用现金交医保,却被工作人员拒收。在视频中,工作人员告诉老人“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你自己在手机上支付”。该视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批评;还是在湖北,一位94岁的老奶奶行动不便,为了社保卡激活,被人抬到银行进行人脸识别。
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应用必须“以人为本“,尤其是要以弱势群体为本。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建设智慧城市,我以为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城市,特征是智慧。智慧城市是以文明为核心的,如果智慧不能赋能于城市文明,这个“智慧”就是一个伪智慧。一个城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其最终目标是给市民带来效率、便利和安全。目前,我国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应用水平已经普及,给大众带来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给老年人群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形成了老年人群体的”数字鸿沟“。

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出行遇到的七大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并提出了二十条具体举措和要求:一是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状态下对老年人的服务保障,包括完善“健康码”管理便利老年人通行、保障居家老年人基本服务需要、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做好帮助老年人应对工作。二是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包括优化老年人打车出行服务、便利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提高客运场站人工服务质量。三是便利老年人日常就医,包括提供多渠道挂号等就诊服务、优化老年人网上办理就医服务、完善老年人日常健康管理服务。四是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费,包括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提升网络消费便利化水平。五是便利老年人文体活动,包括提高文体场所服务适老化程度、丰富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的智能化渠道。六是便利老年人办事服务,包括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优化“互联网 政务服务”应用、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七是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应用,包括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电信服务、加强应用培训和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
实现以上举措和要求,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1.建立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组织保障,国家在建立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基础上,应当设立专门的机构确保老年人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社会下各种权益的实现,努力消除和弥补老年人面临的“社会数字鸿沟“;2.在完善相关现金支付、无障碍改造、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要重点完善和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依法保障老年人在数字和智能环境下的各项权益,尤其是构建全社会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社会新风尚;3.构建完备的社会评价和监督机制,建立一种兼顾老年人特殊困难的双轨制智能化应用场景,并纳入新基建的范畴,制定社保、政务、医疗、金融、电信、邮政、信访、出入境、生活缴费等公共服务适老化程度的国家强制性统一标准,并在全国推广实施。
如何帮助老年人融入智能生活?我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首先,呼吁社会通力合作,所有服务机构都有义务帮助老年人跨过“社会数字鸿沟”。不会用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的老人,在购物、乘坐公交、预约挂号、扫“健康码“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上述服务机构的人员有义务为老年人排忧解难,而且要在社会达成普遍的共识;
其次,相关企业要为老年人群体开发一种基于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智能终端,这类智能终端只要说话就可以打开应用,省去老年人按键操作所带来的不便和麻烦;
再次,构建专门为老年群体提供生活服务的全国老年人智慧服务平台,为老年群体联系各类公共服务机构提供最直接、最便利、最畅通的服务。
去年,本人在调研中发现,一家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融合技术开发的博瑞智能健康社区服务平台已经形成,该平台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出行的需求,构建了三大服务平台,一是智能生活服务需求数据中台;二是智能健康社区服务平台”;三是老年人智能生活管理大脑。该平台突出的特点是,只要老年人通过语音就能直接向各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进行服务和协助需求输出,从而形成我国专门服务老年人公共服务体系的连结中台,极大地弥补了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建议该平台在全国推广实施。
责编:梅亚川